區塊鏈

區塊鏈(英語:Blockchain或Block chain) 

區塊鏈是一種分佈式資料庫系統,透過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體參與的資料庫系統 

區塊鏈應用在帳本上就是一種全民參與記帳的方式。所有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你可以把資料庫看成就是一個大帳本。傳統的帳本大多數就是由銀行來記,但現在使用區塊鏈系統中,系統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參與記賬。在一定時間段內如果有任何數據變化,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來進行記賬,系統會評判這段時間內記賬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將這段時間內賬本內容發給系統內所有的其他人進行備份。這樣系統中的每個人都了一本完整的賬本。這種方式,我們就稱它為區塊鏈技術。 

藉由密碼學串接並保護內容的串連交易記錄(又稱區段)。每一個區段包含了前一個區段的加密雜湊、相應時間戳記以及交易資料(通常用默克爾樹演算法計算的哈希值表示),這樣的設計使得區段內容具有難以竄改的特性。用區塊鏈所串接的分散式帳本能讓兩方有效紀錄交易,且可永久查驗此交易。

中本聰在2008年,於《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區塊鏈」概念,並在2009年創立了比特幣社會網路,開發出第一個區段,即「創世區段」。

區塊鏈共享價值體系首先被眾多的加密貨幣效仿,並在工作量證明上和演算法上進行了改進,如採用權益證明和SCrypt演算法。隨後,區塊鏈生態系統在全球不斷進化,出現了首次代幣發售ICO、智慧型合約區塊鏈以太坊、「輕所有權、重使用權」的資產代幣化共享經濟以及區塊鏈國家。目前,人們正在利用這一共享價值體系,在各行各業開發去中心化電腦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pp),在全球各地構建去中心化自主組織和去中心化自主社群(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


區塊鏈結構、密碼學加密技術、共識機制、分佈式數據存儲系統,四大核心技術,只要能理解這四大重點,就可以基本理解區塊鏈的本質。

  • 區塊鏈結構

區塊鏈(Blockchain)主要是分成區塊(Block)與鏈(Chain)

區塊(Block)是紀錄某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交易狀態情形,每一個區塊代表著帳本中的一頁,這些數據透過每一個區塊的文件被紀錄下來。

鏈(Chain)就是由一個個區塊按照發生的時間順序串連起來,透過時間戳技術,確保每個數據的前後順序。

時間戳類似現實中的郵戳,給每個區塊打上時間標記,在區塊鏈中,也扮演了公證人的角色,確保文件的安全。

  • 密碼學加密技術

區塊鏈透過非對稱加密算法,這代表著有二個密鑰,即是公開鑰匙(Public-key)與私有鑰匙(Private-key),二者是一對,用公開鑰匙對數據加密後,只有對應的私有鑰匙才能解密,因為加密與解密,所需要使用的是二組相對的密鑰。

  • 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就像是區塊鏈的憲法,維護整個區塊鏈世界運行。由於點對點網路存在比較高的網路延遲性,世界各地的節點所觀察到的數據可能不同,為了避免數據錯亂,就需要讓參與的節點,把收到的數據加以驗證,只新增正確的數據到鏈上。

這種驗證機制,對數據前後進行時間排列達成共識的算法,就被稱為共識機制。

更多詳細介紹可以前往「共識機制

  • 分佈式數據存儲系統

區塊鏈採用分布式數據,所有訊息都是在區塊鏈中的點對點網路傳遞,並沒有任何中心處理器,數據藉由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節點共同維護更新,所有節點都會參與到區塊鏈數據的寫入過程,對於加入區塊鏈的新數據,大多數節點要達成一致才能成功寫入,確保整個數據庫的安全性,讓篡改數據變成非常困難,除非使用者掌握了大部分節點的運算能力,才有可能篡改數據,這也就是51%攻擊的原理。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