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基礎名詞簡介


  •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結合了分佈式資料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基於密碼學的可實現信任化的資訊存儲和處理的結構與技術,是一個共用的分佈式帳本,其中的交易通過資料塊永久記錄,所有交易的歷史記錄包括從最早發生的塊到最新的塊,因此稱之為區塊鏈。

  • 區塊(Block)

區塊是在區塊鏈網路上承載永久記錄的資料檔案的資料包。一個區塊是最新比特幣部分或全部交易的記錄集,且未被其他先前的區塊記錄。

  • 區塊頭(Block Header)

區塊頭裡面存儲著區塊的頭資訊,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PreHash),本區塊體的哈希值(Hash),以及時間戳(TimeStamp)等。

  • 鏈(Chain)

鏈是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交易處理以區塊為單位進行存儲,並以密碼學演算法將區塊按時間先後順序連接成鏈條的一種資料結構,是區塊鏈交易紀錄及狀態變化的日誌記錄。

  • 分佈式帳本(DistributedLedger)

分佈式帳本是資料通過分佈式節點網路進行存儲,由分佈式節點聯合維護的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帳本記錄平臺。它是一個通過共識機制建立的數位記錄,區塊鏈網路中的參與者可以獲得一個唯一、真實的帳本的副本,因此難以對分佈式帳本進行篡改。

  • 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

創世區塊是區塊鏈中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一般用於初始化,不帶有交易資訊。

  • 哈希值(Hash)

哈希值也稱為"散列",是一種將任意長度的二進位值映射為較短的固定長度的二進位值的演算法。哈希值通常用一個短的隨機字母和數位元組成的字串來代表,如果通過哈希一段明文得到哈希值,哪怕只更改該明文中的任意一個字母,隨後得到的哈希值都將不同。

  • 時間戳(Timestamp)

時間戳從區塊生成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于區塊之中,是用於記錄交易時間的字符序列或編碼資訊,具備唯一性。時間戳用以記錄並表明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的資料,是每一次交易記錄的時間認證。

  • 加密演算法(Encryption Algorithm)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是一個函數,通過使用一個加密鑰匙,將原來的明文文件或數據轉化成一串不可讀的密文代碼。加密流程是不可逆的,只有持有對應的解密鑰匙才能將該加密資訊解密成可閱讀的明文。加密使得私密資料可以在低風險的情況下,通過公共網路進行傳輸,並保護資料不被第三方竊取、閱讀。

  • 數位簽章(Digital Signatures)

數位簽章是一種使用了公鑰加密領域的技術實現的簽名,用於鑒別數字資訊和身份確認。數位簽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值,若公鑰能通過驗證,那就能確定對應的公鑰的正確性,數位簽章兼具可確認性和不可否認性。

  • 多重簽名(Multi-Signatures)

意味著在交易發生之前需要多個簽名或批准。多重簽名會提高加密貨幣的安全性,這樣一個人就不能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把所有的數位貨幣都拿走。

  •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加密貨幣是數位貨幣(或稱虛擬貨幣)的一種,不具備物理形式的貨幣,在區塊鏈中是指一種基於P2P網路沒有發行機構,總量基本確定,依據確定的發行制度和分配制度創建及交易,基於密碼學及共識機制保證流通環節安全性的,具備一定程式設計性的數位貨幣。

  • 代幣(Token / Coin)

代幣可以定義為某種加密貨幣帳戶的餘額。由於代幣與通證的對應英文單詞皆為Token,所以Token實際上既包含代幣也包含代金券、證券、通證等概念,代幣對應更準確的英文單詞為Coin,在區塊鏈領域中與"支付通證"具有相同的意義。

  •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自稱日裔美國人,是比特幣的發明人或發明組織,真實身份未知, "中本聰"可能是個化名。於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 (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描述了一種被稱為"比特幣"的電子錢及其演算法,被視為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成功案例。

  • 比特幣(BitCoin / BTC)

比特幣(BitCom)的概念是由中本聰提出和實現的基於區塊鏈思想的數字貨幣技術,是一種點對點的、去中心化、全球通用、不需協力廠商機構或發行商、基於區塊鏈作為支付技術的加密貨幣。比特幣不依賴中央機構發行而是通過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在區塊鏈中完成,也就是俗稱的"挖礦"比特幣使用整個P2P網路節點的分佈式資料庫來確認、驗證及記錄貨幣的交易。比特幣的發行總量為2100萬枚,目前市面上的流通量已經超過80%。

  • 乙太幣(Ether / ETH)

Ethereum(乙太坊)是一種開源的、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公有區塊鏈,基於區塊鏈帳本實現合約的處理和執行,使得任何人都能夠創建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並在其中自訂所有權規則、交易方式和狀態轉換函數。Ethereum由Vitalik Buterin (綽號"V神" )所創立,乙太坊內置名為Ether(乙太幣)的加密貨幣。

  • 共識機制(Consensus)

共識機制是通過分佈式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交易的驗證與確認。由於點對點網路下存在較高的網路延遲,,各節點觀察到事件的前後順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對在差不多時間內發生的事件先後順序進行共識的機制,這種分佈式系統中多個參與節點對一個時間視窗內的事務的先後順序達成共識的演算法被稱為"共識機制"。

  • 工作量證明(POW)

工作量證明( Proof of work, Pow),是用來確認節點做過一定工作量的證明。比特幣在區塊的生成過程中使用了Pow機制,其需要經過大量驗證完成的嘗試計算來得到求解數學難題的隨機數,這樣才能驗證完成的工作量。簡單來說,獲得多少貨幣,取決於挖礦貢獻的工作量,電腦算力性能越好,挖到的礦就會越多。

  • 權益證明(POS)

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Pos),根據持有貨幣的量和時間進行利息分配的制度。在Pos模式下,挖礦收益正比在於擁有的幣齡,而與電腦計算性能無關。系統會根據節點的持幣數量和時間的乘積(持幣天數)給節點分配相應的權益,擁有代幣或股權越多的用戶,挖到礦的概率就越大。

  • 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指:「在存在消息丟失的不可靠通道上試圖通過消息傳遞的方式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在系統中存在除了消息延遲或不可送達的故障以外的錯誤,包括消息被篡改、節點不按照協議進行處理等,將會潛在地對系統造成針對性的破壞。因此對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設通道是可靠的,或不存在該問題。

  • 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

零知識證明是指證明者和驗證者之間進行交互,證明者能夠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有用資訊的情況下,使驗證者相信某個論斷是正確的。

  •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智慧合約是一種以資訊化方式傳播、驗證或執行合同的計算機協定,它將可程式語言的規則編碼到區塊上,並由網路的參與者實施。當一個預先編好的條件被觸發時,智慧合約允許在沒有協力廠商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交易,這些交易可被追蹤但不可逆轉。

  • 51%攻擊(51% Attack)

51%攻擊是指利用比特幣以算力作為共識的特點,憑藉算力優勢篡改或者撤銷交易記錄。當個體或者組織擁有超過50%的計算能力時,就可以更快地算出亂數並創建區塊,這個個體或組織就可以控制整個加密貨幣網路,可能實現作惡或者發出一些衝突的交易來損壞整個網路。

  • 雙花(Double Spending)

雙花,也稱雙重支付,是指具有大量計算能力的節點發送一個交易請求並購買資產,在收到資產後又做出另外一個交易將相同量的幣發給自己的行為。攻擊者通過創造一個分叉區塊,將原始交易及偽造交易放在該區塊上並基於該分叉開始挖礦。如果攻擊者有超過50%的計算能力,雙花可以保證在任何區塊上成功,如果低於50%則有部分的可能成功。

  • 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

公有鏈是指完全開放的區塊鏈,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區塊鏈的計算和系統維護中,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載獲得完整區塊鏈資料即全部帳本,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交易或挖礦讀取和寫入資料。

  • 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

私有鏈是指僅面向某個組織或者特定少數物件,不對外公開,只有被許可的節點才可以參與並且查看所有資料的私有區塊鏈,私有鏈一般用於特定機構的內部數據資料管理與審計。

  • 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

聯盟鏈是公司與公司、組織與組織之間達成聯盟的區塊鏈模式。共識機制由指定若干聯盟構成共同控制的區塊鏈。聯盟鏈的各節點通常有與之對應的實體機構組織,通過授權後才能加入或退出網路,參與每個節點的許可權都完全對等,各節點在不需要完全互信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資料的可信交換。

  • 節點(Node)

節點是區塊鏈分佈式系統中的網路節點,擁有區塊鏈分佈式參與者操作的分類帳的副本。不同性質的區塊鏈,其節點的形成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比特幣只要參與交易或挖礦即構成一個節點。

  • 全節點(Full Node)

全節點是擁有完整區塊鏈帳本的節點,全節點需要佔用記憶體同步所有的區塊鏈資料,能夠獨立校驗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並即時更新資料,主要負責區塊鏈交易的廣播和驗證。

  •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基本的特徵,是指區塊鏈不依賴於中心的管理節點,就能夠實現資料的分佈式記錄、存儲和更新。這種現象或結構,出現在擁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或在擁有眾多個體的網路中,節點與節點之間直接交互,無須通過中介機構,從而實現有組織的系統運行。

  • 去中心化應用(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pp (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是一種開源的應用程式,在分佈式網路上公開自動運行,數據加密存儲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以共識演算法來產生加密代幣進行激勵,參與者資訊被安全保護並參與系統回饋改進。DApp的本質是智慧合約。

  •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也可以稱為分佈式自治組織,是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運行起來的自治群體,由電腦網路支援的無中心組織並且沒有單一的領導者,是一種自主的或自治的組織結構。可以認為是在沒有任何人干預的情況下運行的公司,並將一切形式的控制交給一套不可破壞的規則。

  • 公鑰(PublicKey)

公鑰與私鑰是通過一種演算法得到的一個密鑰對,公鑰是密鑰對中公開的部分,私鑰則是非公開的部分,公鑰通常用於加密工作階段金鑰、驗證數字簽名,或加密可以用相應的私鑰解密的資料。公鑰可以算出幣的位址,因此可以作為擁有這個幣位址的憑證。

  • 私鑰(PrivateKey)

公鑰與私鑰是通過一種演算法得到的一個密鑰對,公鑰是密鑰對中公開的部分,私鑰則是非公開的部分,私密金鑰是指與一個位址(位址是與私鑰相對應的公鑰的哈希值)相關聯的一把密鑰,是只有擁有人才知道的一串字符,可用來操作帳戶裡的加密貨幣。私鑰作為密碼,除了位址的所有者之外,都應該被隱藏。

  • 錢包(Wallet)

錢包是一個包含私鑰的文件,它通常包含一個軟體用戶端,查看和創建錢包所涉及的特定區塊鏈的交易。加密貨幣錢包形式多樣,使用者可以通過錢包檢査、儲存、花費其持有的加密貨幣資產。

  • 超級帳本(Hyperledger)

超級帳本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位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專案,通過創建通用的分佈式帳本技術,協助組織擴展、建立行業專屬應用程式、平臺和硬體系統來支援成員各自的交易業務。

  • 主鏈(Main Chain)

主鏈一詞源於主網(Manner,相對於測試網Testnet而言),即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通常區塊鏈,尤其是公有鏈都有主網跟測試網。主網是區塊鏈社區公認的可信區塊鏈網路,其交易資訊被全體成員認可。有效的區塊在經過區塊鏈網路的共識後會被追加到主網的區塊帳本中。

  • 側鏈(Side Chain)

側鏈是主鏈外的另一個區塊鏈,錨定主鏈中的某一個節點,通過主鏈上的計算力來維護側鏈的真實性,實現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在多個區塊鏈間的轉移,這就意味著用戶在使用已有資產的情況下,可以訪問新的加密貨幣系統。

  • 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

閃電網路是一種允許加密貨幣的交易即時發生和降低成本的技術,目的是進行安全地鏈下交易,其本質上是一種使用了哈希時間鎖定智能合約來安全地進行零確認交易的機制,通過設置巧妙的智慧合約,使交易雙方在區塊鏈上預先設置的支付通道進行的多次高頻的雙向交易可以瞬間完成,從而通過鏈外的微支付通道來增大交易吞吐量。

  • 跨鏈技術(Cross-Chain)

跨鏈技術是實現區塊鏈之間互聯互通的技術,可以理解為連接各區塊鏈的橋樑,其主要應用是實現各區塊鏈之間的原子交易,資產轉換、區塊鏈內部資訊互通,或解決Oracle的問題等。如果說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靈魂核心,那麼對於區塊鏈特別是聯盟鏈及私鏈來說,跨鏈技術就是實現價值網路的關鍵,它是把聯盟鏈從分散單獨的孤島中拯救出來的良藥,是區塊鏈向外拓展和連接的橋樑。

  • 分叉(Fork)

分叉是當礦工挖礦時發生了同一時間內有兩個區塊同時被生成的情況,即在全網中出現兩個長度相同,區塊裡的交易資訊相同,但礦工簽名不同或者交易排序不同的區塊鏈的情況。

區塊鍊發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識規則發佈後,部分沒有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的區塊,這就是硬分叉。

在新共識規則發佈後,沒有升級的節點會因為不知道新共識規則,而生產不合法的區塊,這樣就會產生臨時性分叉,這就是軟分叉。

  • 挖礦(Mining)

挖礦是指利用算力計算,記錄和驗證區塊鏈交易記錄資訊的行為過程,驗證的必要性通常以貨幣的形式獎勵給礦工。礦工通過挖礦求解數學難題從而獲得創建新區塊的記帳權以及區塊的比特幣獎勵,由於其工作原理與礦物開採十分相似,故稱之為"挖礦"。

  • 礦工(Miner)

礦工是指參與挖礦的人或組織。在區塊鏈網路中,礦工是指不斷進行哈希運算來求解數學難題並產生工作量證明的各網路節點,通過算力來驗證、確認交易並防止雙重支付。

  • 礦池(Mining Pool)

礦池是一個全自動的挖礦平臺,採用團隊協作方式來集中算力進行挖礦,使得礦工們能夠貢獻各自的算力一起挖礦以創建區塊,獲得區塊獎勵,並根據勣貢獻比例分配利潤,對產出的數位貨幣進行分配。礦池是一個完全節點,通過一種將少量算力合併聯合運作的方法,整合區塊鏈網路中的零散算力,並在所有成員中共享獎勵。

  • 礦機(Mining Rig)

礦機是用來記錄和驗證區塊鏈交易記錄的電腦或設備,通過共識機制(比如Pow)爭奪區塊鏈的記帳權,得到加密貨幣獎勵以及交易費用。礦機是為了挖礦而設計的,一般會配備專業的挖礦晶片、GPU、FPGA、專用軟體等,耗電量較大。

  • 客戶身份驗證(KYC)

KYC是Know Your Customer的縮寫,意思是瞭解你的客戶,即客戶身份驗證,國際《反洗錢法》條例中要求各組織要對自己的客戶進行全面瞭解,以監測和及時發現商業行為中的不合規行為和潛在違法行為。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